[1]陳柏瑋,黃信翔,溫演福,等.整合運動與飲食健康管理系統研製[J].信息化理论与实践,2016,(01):37-57.
点击复制

整合運動與飲食健康管理系統研製()
分享到:

《信息化理论与实践》[ISSN:2520-5862/CN:]

卷:
期数:
2016年01期
页码:
37-57
栏目:
應用實踐
出版日期:
2016-12-31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陳柏瑋黃信翔溫演福方鄒昭聰
國立臺北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
关键词:
點餐系統營養素攝取推薦穿戴式裝置運動管理
摘要:
隨著健康雲概念與保健觀念的興起,出現許飲食與運動控管的雲端服務,本 研究探討相關保健與運動排程系統研究,以結合現有行動裝置App 和穿戴式裝置來提供即 時整合於日常生活以達到互動健康管理,提供一個系統介面讓使用者與營養諮詢師溝通並 得到建議,過去的健康管理研究中,運動與飲食的功能是分離的,並且屬於非即時互動的 應用系統而產生:(i)建議使用者吃那些料理或食材,卻忽略選擇料理是以美味的角度去選 擇料理或是其他飲食的偏好,致使推薦結果不符合實際點選和食用的食物;(ii)沒有即時 地提供攝取營養素的資訊;(iii)沒有考量每天不同的熱量消耗量;以及(iv)通常在營養素 超標時才給予提醒。除此之外,過去相關研究較少討論到熱量的消耗以及往往在營養素超 標時才給予提醒。依此,開發者可以經過授權之後,透過線上資料庫取得使用者點餐所包 含的熱量、一天活動所消耗之熱量和營養素、以及即將安排的運動量。此外,過去相關研 究系統通常在使用者累積的量超出系統所設定之門檻值作為提醒依據,通常使用者接收到 超標時,是一天內的最後一兩餐,沒有時間可以透過運動來消耗熱量。因此,本研究系統 推薦使用者點餐、熱量攝取、以及運動排程以隨時注意到自身保健,本研究提出(i)以每餐 方式管理使用者之熱量攝取、(ii)推薦運動、以及(iii)當一日熱量超標時,提供運動排程 等機制,以達到輔助使用者管理自身健康的效果,運用APP 的開發且以問卷進行初步分析 比較使用者需求,結果發現:使用者普遍認為本研究系統的設計能夠幫助管理自身健康。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謝明哲、葉松鈴,2002 年,膳食療養學實 驗,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出版。 [2] 常輝,2010 年,論運動中的能量消耗與營養 補充。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0 年,卷 2C 期,頁227。 [3] 林煥智,2007 年,以知識本體為基礎的個人 化營養配方諮詢系統,中原大學資訊管理研 究所,碩士論文。 [4] 林賢怡,2008 年,隨手可得之營養資訊系統,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資訊研究,碩士論文。 [5] 郭庭歡,2010 年,基於語意感測網路之智慧 型適性化健康飲食推薦系統設計與實作— 以三高患者為例,屏東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 所,碩士論文。 [6] AbuKhousa, E., et al. (2012). "e-Health Cloud: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uture Internet, Volume 4, Issue 3, page 621-645. [7] Facchini FS, Hua N, Abbasi F, et al: Insulin Resistance as a Predictor of Age-Related Diseases.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1; 86: 3574–3578. [8] Roza, A. M., & Shizgal, H. M. (1984). The Harris Benedict equation reevaluated: resting energy requirements and the body cell mas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Volume 40, Issue 1, page 168-182. [9] Philadelphia,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14). ACSM's Guidelines for Exercise Testing and Prescription, 9th edition. [10] Lee, Jung-Min; Kim, Youngwon; Welk, Gregory J. (2014). Validity of Consumer-Based Physical Activity Monitors,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 September 2014, Volume 46, Issue 9, page 1840–1848. [11] Paul Resnick & Hal R. Varian (1997).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CACM Homepage archive, Volume 40, Issue 3, page 56-58. [12] Ainsworth, B. E., Haskell, W. L., Whitt, M. C., Irwin, M. L., Swartz, A. M., Strath, S. J., & Leon, A. S. (2000). Compendium of physical activities: an update of activity codes and MET intensities.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Volume 32, Issue 9, SUPP/1), S498-S504. [13] http://health99.doh.gov.tw/txt/Healthy HeadlineZone/HealthyHeadlineDetai.aspx?TopIcNo =6798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健康九九網站。 [14]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國人膳食營養素 參考。線上檢索日期2014/11/18,網址: http://www.hpa.gov.tw/BHPNet/Web/Index/In dex.aspx。 [15] 如何計算理想體重和熱量需求。線上檢索日 期2016/9/15,網址: http://www.mmh.org.tw/nutrition/ibw_doc.ht m。 [16] NPD DisplaySearch,Wearable Device Market and Forecast Report. Retrieved from: http://www.displaysearch.com/cps/rde/xchg/di splaysearch/hs.xsl/ wearable_device_market_forecast_report.asp。 [17] Google Fit Platform Overview, Retrieved from: https://developers.google.com/fit/overview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6-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