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曹青林. 协同创新与高水平大学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 李祖超,梁春晓.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探析——基于高校创新主体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2(07):81-84.
[3] 施海燕. 协同创新中心生成机理与实证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7.
[4] 张在群. 政府引导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5] 韩晗. 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政府治理模式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
[6] 陈光.企业内部协同创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
[7] 金林.科技中小企业与科技中介协同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
[8] 张路蓬. 基于创新网络的协同创新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
[9] 张倩. 高校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
[10] 周志太. 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协同创新网络研究[D].吉林大学,2013.
[11] 2016年科技成果应用及转化情况分析.国家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EB/OL].http://www.tech110.net/portal.php?mod=view&aid=5578087
[12] 邵云飞,杨晓波,邓龙江,杜欣.高校协同创新平台的构建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14(04):79-84.
[13] 每年1.8亿元建设科研创新平台.福建省人民政府[EB/OL]. http://www.fujian.gov.cn/xw/jjdt/201603/t20160327_1156301.htm
[14] 邵云飞.高校协同创新机制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15] 王帮俊.高水平行业大学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特征与联结机制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4(01):23-29.